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位授权 > 正文
四川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2021年年度报告-土木工程
更新时间:2022-04-18 11:05:35点击次数:

 

四川大学

学位授权点建设2021年年度报告

 

 


学位点名称:土木工程

学位点代码:0814

 

2022415


一、总体概况

1.1 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1.1 学科方向

土木工程学科具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等7个二级学科方向。

1.1.2 学科特色

本学科以国家“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契机,借助自身土木、市政、暖通、建管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依托国家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立足西部灾害频发的环境条件,紧密结合国家城镇化、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能源战略等对建设人才的旺盛需求,培养社会责任感强、理论基础扎实、工程训练有素、绿色理念深入、富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级技术复合型人才及科学研究创新型人才。

四川大学土木学科植根于经济欠发达、城镇化滞后、地质灾害频发,但资源富集、西部大开发政策倾斜的西南地区,具有引领区域发展的责任与优势。在长期服务国家、地方战略需求的过程中,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和研究方向。

1.2 学科建设情况

学科注重社会担当,为西部地区建设领域培养了大量人才,累计为社会输送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6000余人,为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抗震救灾、西部城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021年,熊峰教授牵头的教学成果《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导向的大土木宽口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戴靠山教授牵头完成的“建筑结构智能监测与性能提升关键技术”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学科拥有能源储备与CCUS国际合作研究基地、深地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破坏力学与工程防灾减灾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新型能源系统与工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德清洁能源创新平台、以及四川省健康人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内外合作平台,与2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和香港理工大学、西安大略大学等签署有博士双学位项目,截止2021年已培养国际学生230余名,国际学术影响日益增强。

在我国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及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的牵引下,四川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2021年四川大学土木工程在软科排名中位居第16位,保持全国前10%。

1.3 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

2021年招生和在读基本情况:

年度

学生类型

招生人数

在读人数

2021

硕士

40

118

博士

36

134

招收生源结构合理,985、211博士生源比例大于40%,985、211硕士生源比例大于75%。为保持和提升生源质量,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如加大招生宣传、推免生奖励办法、增加学科补助力度、实行论文奖励制度、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资助制度和积极举办“土木工程学科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等。土木工程专业考生生源充足且质量良好,优质生源率一直在75%以上。

2021年毕业生基本情况:

年度

学生

类型

毕业生总数

授予学位数

就业情况

就业人数及就业

协议和合同就业(含博士后)

升学


境内

境外

2021

硕士

44

44

34

7

3

44100%

博士

16

16

16

0

0

16100%

土木工程学科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将热爱西部、从基层做起、发扬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在西部就业,扎根基层、积极参与国家及地方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同时,我校建立有针对到艰苦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专项奖学金制度,大力鼓励和表彰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就业。

1.4 研究生导师状况

学科拥有教师79人,其中高级职称60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48人。师资队伍中,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2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四川省级人才6人、四川大学双百人才2人,还聘请了多位包括中国工程院、英国皇家工程院、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参与联合指导研究生。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1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学科以“四有”好老师培养为导向,紧紧围绕“确立职业理想,强化职业职责,严守职业纪律,优化职业作风,提高职业技能”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品德高尚、教学领先、学术卓越”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生团队建设多维度融合,相互促进,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专业榜样。在教学、科研各环节根据内容安排合适的思政、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能力培养的同时进行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核心素养,树立积极向上、勇于担责、敢于创新的工作态度。近年来教师荣获四川大学卓越教师奖,星火奖教师及五粮春优秀教师,“老黄牛”式榜样教师等多项奖项,未发生任何师德师风负面问题。“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国家一流线上课程《土木工程概论》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熊峰教授,四川大学“卓越教学奖”获得者张永丽教授,“四川慈善奖”获得者龙恩深教授等榜样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科研工作,引领学科,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促进学科水平提升。

2.2 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强化“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要求每门课程在教学大纲中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合适的思政素材,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进行思政教育,并由学院督导组进行督导,强化落实。同时通过组织参加四川大学“课程思政榜样课”竞赛和观摩,提高专业教师思政教学能力。

土木工程学科注重本学科研究生的学风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培养他们勤奋求实、崇尚学术、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2021年每年举办本学科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论坛2次,2021年开展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1次,2021年本学科研究生和导师没有发生有违背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行为。

2.3 校园文化建设

“青春心向党,凝心共聚力”为主题的党、团支部结对共建茶话会活动,搭建了学院教师和青年学子沟通交流的平台。学院各位退休教师在耄耋之年仍积极参与各项工作,如认真参与教学督导工作,保证学院教学质量;支持各类志愿活动,积极参与师生共建活动,为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提供指引等等。

为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道德水平,学院开展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课程之学术诚信教育讲座”,使同学们深刻意识到科研道德诚信的“基石”作用,它既是科研任务的基础,也是对科研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2.4 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为促进成长,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动力和激情,以保障培养质量和培养标准为目的,根据学生的学习与科研任务完成情况,学院依据《四川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四川大学关于研究生课程管理的规定》、《四川大学关于研究生课程考核和成绩管理的规定(实行)》、《四川大学关于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四川大学重点审议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实施办法》、《四川大学关于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管理工作的规定》、《四川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管理工作的规定》等相关政策,学位点建立了专业流转,延期毕业、留级学习、退学等分流淘汰制度,保障了学生的教育质量。

学位点依托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会和学生工作组,根据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各项权益。学位点切实把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每年以专业兴趣、学习压力、学习的时间管理、学习计划完成情况、学习奖励制度、论文发表情况、导师评价、图书馆、实验条件、学习资料、学习氛围、学术活动等维度进行学习满意度调查。2021年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生各维度的平均满意度均在85%以上。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3.1 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学科的研究生课程设置合理,体系完善,满足土木工程硕、博士研究生培养要求;并且研究生课程由学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硕士专业课程不少于15门,每个学科方向上有5门硕士研究生专业核心课程。依托学院的3个一流学科平台,构建跨学科复合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在土木学科内设立专业平台、专业方向、技术工具、经济管理模块构架,形成核心课程20门,促进跨方向融合培养;在合作学院之间设立先进制造、综合减灾、医学大健康、科学与艺术等跨学科课程15门,培养具备土木工程通识素质和专业知识的高水平复合型创新人才。

本学科课程建设以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中长期重大发展需求为指引,通过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制定。注重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文件精神,充分调动教师从事研究生教学的积极性,本学科积极参与四川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2021年完成多项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

2021年学科有21门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带动了学科课程思政的发展。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子坚定“四个自信”,勇担时代使命,学院院长熊峰为我院2021级土木工程学生带来了一堂题为“贯彻新发展理念 谱写城市建设新篇章”的思想政治课。

3.2 导师选拔培训、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高水平的导师是培养高质量的学生的前提和保障。研究生院设有专门的研究生导师遴选、培训和考核制度,如《四川大学增列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实施办法(试行)》、《四川大学增列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分别明确提出了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评定的量化指标。

导师是研究生的良师益友,研究生是导师的学术传承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充分发挥导师职责、全面提高培养质量、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教书和育人是研究生导师的两大基本职责。导师既是研究生学术上的指导者,也是思想上的引领者。研究生导师的基本职责具体体现在七个方面,可概括为“七导”:导思想、导人生、导学习、导科研、导心理、到就业、导生活。

要求研究生导师做到“八个一”:导师应与研究生新生做一次深入谈心;指导学生制定一个学术生涯规划;每周至少与学生进行一次学术讨论;每月至少与学生进行一次深度交流;每学期听学生进行一次全面汇报;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评价;给学生提出一次就业指导建议;对毕业生“扶上马送一程”并做好质量反馈。

高效利用招生指标资源,创造条件,建立机制,以利于培养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和培育高水平成果。学位点对培养成效突出的导师在招生指标分配、奖助金评审和导师资助等方面给予实质性支持。

学位点以“四有”好老师培养为导向,紧紧围绕“确立职业理想,强化职业职责,严守职业纪律,优化职业作风,提高职业技能”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品德高尚、教学领先、学术卓越”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3.3 学术训练情况

为激发研究生学术兴趣,掌握研究方法,开阔学术视野,提高学术交流能力,最终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本学位点在校、院、系(室)、导师等不同层次建立了相应的规定要求及激励机制,并提供良好的条件:

1)在培养计划中明确规定,博(硕)士研究生必须取得不少于一定学分的实践教学学分,其内容主要包括参加前沿性学术专题报告,开展学术报告,学习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

2)鼓励并组织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各类科技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竞赛等。

3)选拔优秀博士生参加国内外联合培养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特别是国际会议,并给予资助。

4)激励研究生参加科研项目,撰写科技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将学术论文、科研获奖及专利、参加学术会议情况等作为评选国家、校、院等各类奖学金的重要依据。

5)学校、学院为研究生提供“助教”、“助管”等岗位,培养和锻炼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6)各系(室)邀请本学科的国内外学者及本行业的专家为研究生举办讲座,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深度和广度。

7)研究生导师建立科研团队,组织研究生开展研究工作,并定期组织进行学术研讨和交流,以获得系统的科学训练与团队协作能力训练。

8)学校(院)国家、省等各级实验室对研究生全面开放;建立了配有与本学科相关的各类大型数值计算软件的计算中心,为学生进行科研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4 学术交流情况

本学科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四川大学国际交流平台,全方位鼓励和支持硕博士生积极参加境外学术交流活动:(1)2021年通过“大川视界”、大学生海外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欧盟基金等项目,疫情期间硕博士生与世界知名高校在线上参加短期访问交流10余人次,(2)依托学科教师承担的国际合作课题,带领学生与境外教师开展联合研究,使85%的博士生具有境外交流经历。(3)2021年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报告的学生有5人次。

3.5 研究生奖助情况

根据四川大学完备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制度,包括研究生奖学金和助学金两部分。研究生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专项奖学金等;研究生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专项助学金、助研、助教、助管(简称“三助”)、国家助学贷款等。2021年土木工程学科的获得奖助水平、覆盖面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4.1 人才培养

学科一贯围绕“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结合专业特色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价值观教育,努力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核心素养,树立积极向上、勇于担责、敢于创新的工作态度,努力做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学科基于发展规划,梳理硕士和博士教学纲要和课程建设。完善各层次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验室建设,满足研究生教学与科研要求,开拓研究生实践与实习基地,并依托整个学科发展,争取建设省部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加强硕士、博士的教学质量和研究能力,争取培养有特色、能够获得省部级优秀论文的硕博士生。

学位点远期发展规划,人才培养各方面规范化,形成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理论,并突出学校特色教育,使得研究生教育走向科研型、个性化和创新性教育阶段。加强研究生教育水平,瞄准学科前沿,培养国家级的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突破。

4.2 教师队伍建设

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导向,坚持建立多层次、多元化、专兼结合、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一流师资队伍和教科团队。新增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四川省级人才3人,四川大学双百人才2人,师资博士后2人。

4.3 科学研究

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效显著,研究生积极参与省部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0%覆盖, 2021年,博士生生均发表SCI论文超过1.6篇,多名研究生申请获得发明专利,显示出了本学科所培养研究生的较强科研能力。研究生在学科主要科研领域中的发展以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标志性科研领域包括:干式连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性能与设计理论、地下深部资源储层岩石多尺度力学研究、工程防灾监测和韧性提升理论与技术、新型废水处理回用理论与技术、韧性人居环境调控理论与绿色建筑新技术等。

4.4 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学科积极契合四川大学双一流建设需求,面向城镇化绿色发展、“一带一路”等战略,壮士断腕,主动整合学科和专业,将学科原有的四个本科专业,合并为宽口径的大土木专业,培养复合型高水平大土木创新人才,促进学科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培养学生专业自信。

思政教师定期与专业教师及研究生导师沟通,共同解决育人过程中的问题;安排思政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学科竞赛,如:“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及各类学术型社团;同时建立了常态化专业教育与主题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创新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思想引领内容和载体,发挥其育人纽带功能。

4.5 合作交流

加强和国内外具有学科优势高校的联系,学习先进的办学经验和学科发展经验,为学科的全面建设提供参考。加强和国内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湖南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在学科上有优势学校的联系,进行教学、实验室建设、学科发展定位和科研方面的交流。2021年派出科研教学交流人员10人次,交流学校3所。同时加强同具有学科优势的国外高校的联系,学习先进的办学经验和学科发展经验,为学科的全面建设提供参考。探索和国外知名高校进行硕士、博士联合培养。继续参加学术交流,把握学科学术前沿;争取和相关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进行更多的科研合作。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5.1 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土木工程学位授权点组成了学科负责人牵头的自我评估工作组,进行了本专业研究生教学、科研等基础资料的收集,按照评估要求制定了严格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每年完成了自我评估报告及支撑材料等相关报告的撰写工作,分析制定持续改进与提升计划,以进一步推动本学科的建设。

1)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有待提高,招生规模有待扩大

目前四川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研究专业招生宣传工作力度不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有待扩大。另外,研究生中缺乏传统土木工程学科强校的生源,需要从招生宣传、研究生待遇,学科特色等方面下功夫,争取研究生质量得到提升。

2)科研及教学平台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制度有待完善,实验室环境有待改善

目前研究生进入学位点所建设的科研及教学平台开展科研和创新实践活动,主要以指导教师的项目和导向为主,尚未从制度上形成全面覆盖研究生的机制。研究生科研所配套的软件、硬件条件急需改善,在科研和教学融合上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实验室仍存在一些老旧设备,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教学实践和科研的需要,实验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5.2 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研究生管理规范、治学态度严谨,从招生计划、学籍管理、教学运行、实践教学、学术交流到论文选题、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均制定和完善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本学位点根据《四川大学关于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四川大学关于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管理工作的规定》、《四川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管理工作的规定》等,建立了开题制度,论文盲审和抽检制度,以及论文答辩管理制度,保障了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六、改进措施

土木工程学科学位点建设的改进和下一步思路举措如下:

1)加大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①继续加大高水平师资建设投入,加大学术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引进一批奋战在本领域国际前沿的中青年专家,优化土木工程学科师资队伍学缘和年龄结构;

②继续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支持力度,创造条件力争在未来3-5年内,有若干名中青年专家获得国家级人才称号或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③持续提升导师队伍的国际教育整体水平,建设全英文专业研究生教学团队,增加全文课程数量,提高国际化教学水平,以满足越来越多的国外留学生以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

2)全面加强基础、交叉性科学研究

①依托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基础性、交叉性前沿课题,拓展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视野,着力培养研究生“顶天+立地”的科研创新意识;

②鼓励学位点所属各重点实验平台面向博、硕士研究生设立开放基金课题,提升研究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③结合学院“创一流”示范性改革,在岗位评聘和投入支持上全面倾向基础性科研;

④瞄准国际前沿,政策鼓励支持组织本领域的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工作论坛或会议。

3)拓展招生工作渠道,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优化研究生生源结构

稳步推进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实行考生学术水平综合评价制度,调整、优化研究生奖学金助学金激励制度,吸引包括国内外一些著名大学毕业生在内的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优秀硕士毕业生申请攻读我校博士学位。为推进“双一流”建设,进一步健全招生计划,保持研究生规模适度增长,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提高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比例,大力培养高精尖急缺人才。在推免生接受与综合考核选拔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中,优化选拔条件,探索多层次、多途径的选拔机制,为培育一流人才奠定基础。

4)逐步完善研究生培养国际化运行体系

逐步形成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海外研修、国际会议、国际联合培养和国际合作培养为抓手,以国家平台、学科平台、导师科研项目平台、学校资助平台为基础的“四位一体”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运行体系。

5)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过程管理

实现质量监控全方位和全过程化。严格学籍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管理流程,实施“培养手册”和“科研(实验)记录”制度,完善分流考核及淘汰机制、研究生教育督察与反馈机制、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估和国际评估机制。

6)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满足一流人才培养需求

加大实验室建设投资力度,更新实验设备,改善实验条件,优化实验项目。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实验资源的共享性,满足校内、校间与校企合作需求。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实验、实习中的应用,使研究生更科学地掌握实验实践研究方法,培养理论与技术兼备的一流人才。

 

 

招聘信息 | 学院介绍 | 机构设置 | 师资队伍 | 科研平台 | 学科建设 | 教学评估


学院地点:成都市四川大学行政楼一楼(望江)
党政办:85405534、85408889 教育发展中心:85405613、85463775 学生工作组:85407049
成都市双流区川大路建环大楼(江安) 党政办:85990865、85999959;学生工作组:85990968
Copyright@2010-2080 carzippy.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九产九国九品18入口网页版-观看免费完整版
网站备案:蜀ICP备05006382号 邮编:610000